7月5日,有关高盛下调国内银行个股评级的小作文在市场上广泛流传。
根据相关截图内容显示,高盛在一份报告中,将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下调评级为“卖出”,看平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买入评级的为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从截图来看,似乎是罕见地大规模评级看空,有网友调侃高盛这份报告为“掀桌子”。
尽管上述截图在盘中流传出来,A股市场反应较为平淡。7月5日,银行指数下跌0.52%,跌幅较大的分别是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宁波银行,也并未对应被下调评级的银行。相对而言,港股银行指数下探较深,跌幅为2.49%,同样是招行领跌。
(相关资料图)
从报告可以看出,高盛的核心观点是如果地方债务保持增长,信用风险可控。但随着地方债务规模增加,银行息差收入将有一定压力。此外,研报还提到,由于地方债务在债券部分有税收和资本节省,可以有效帮助银行减少利息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因此地方债务中债券占比也是影响银行经营的重要因素。
百页报告涉及12家银行评级,仅5家“卖出”
事实上,所谓的高盛“掀桌子”并不准确,小作文有夸大其词之嫌。
首先,从市场上流传出文件来看,这份名为《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的报告从三个大角度分析了对当前国内银行股的看法,涉及评级的有12家银行,覆盖范围仅为当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三成,集中在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之间。
其次,尽管小作文中悉数列举了下调评级的银行,看起来“唱空”意味明显,但是记者梳理显示,高盛在对上述12家银行评级中,有5家给予“卖出”,4家“买入”,还有3家为中性评级。买入和中性合计为7家,并非像小作文渲染出来悲观的情绪。
对此,一位资深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解读,这份报告的出发点与2013至2015年的周期相似,银行在下行周期开始时会致力维持股息,在股息、资本和拨备三者无法很好平衡时,将优先考虑资本和风险缓冲而放弃股息目标。因此,高盛预计内地银行在2023至2025年将面临类似挑战及重复派息模式。
据此分析结论,高盛将农业银行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将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评级从“买入”下调至“卖出”。
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12日,高盛还发布研报称,净利差有望逐步改善、贷款供应保持强劲、房地产风险的最坏时期可能已过等原因,给工商银行买入评级。不到一个月时间,高盛再有报告将工商银行调整为“卖出”评级,原因则在于对股息风险的担忧。
国有大行刚刚辟谣
近期,银行板块谣言颇多,7月4日,一则国有大行向地方政府新增贷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市场流传版本显示,近几个月来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已开始向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25年期的贷款现行大多数企业贷款为10年期。部分贷款在前四年暂免支付利息或本金,不过利息将在之后累计。
这一传言无疑增加了市场的担忧。为回应市场关切,7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接近大行人士处了解到,该传言不实,目前并没有关于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期限拉长到25年且暂免四年本金或利息的贷款政策出台。实际上,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主体的偿债能力风险水平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才会审批放贷。
相对于高盛的报告,市场对谣言的反应更大一些。从市场表现来看,7月3日大涨1.73%的银行指数,在4日应声下跌近1%,并带动金融板块的回落。
反观在盘中就在市场上流传的高盛报告,市场反应平淡,7月5日,银行指数下跌0.52%,个股跌幅不深,跌幅较大的分别是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宁波银行,对应高盛的评级,均为中性和买入级别。
香港内地银行股跌幅更大
不少内资银行是A+H两地上市,相对于A股而言,港股上市银行受到冲击相对更大一些。香港银行指数7月5日跌幅为2.49%,13只成分股悉数下跌,招行以-3.56%领跌。
在2015年之前银行股都是机构的心头好,风险较小,投资回报率高,此后即便是增长乏力、不良高企,险资也保持着对银行股的格外青睐。
从银行板块收益来看,H股银行指数、A股指数年内回报率分别为0.68%、0.64%,股价涨幅不大,但是每年稳定分红,较高的股息率才是险资持有的理由。
不过,从资金变动来看,机构对银行股也并非是持续“买买买”。去年,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在A股被险资大幅减持。今年以来,包括太平人寿、平安人寿险资等险资也相继减持了港股的内地银行股。
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今年6月12日,太平人寿减持工商银行港股7000万股,每股平均价4.31港元,总金额约为3.02亿港元。减持后,太平人寿持有工商银行H股约为42.82亿股,持股比例4.93%,减持至举牌线以下。据悉,太平人寿在去年11月两度在港股举牌工商银行。
同样选择减持港股工商银行的还有平安人寿,港交所股权披露显示,今年1月9日、2月6日,平安人寿分别减持工商银行H股2713万股、8788.7万股,减持后平安人寿最新持股比例为12.94%。
从减持的时间节点来看,险资的举措更多是基于兑现利润的角度出发,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太平人寿减持,工商银行H股自去年11月以来股价涨幅达到24%,这在银行股中表现相当可观,减持落袋为安,也可为优化投资组合拓展空间。
“银行股的表现更多属于政策驱动,与经济周期休戚相关,随着经济周期触底回升,银行板块也有望迎来困境反转叠加估值分位数低的超额收益机会。”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为您推荐
- (2023-07-06)东北固收转债分析:上声转债定价建议:首日转股溢价率27%-32%-实时焦点
- (2023-07-06)食品饮料行业周报:阿斯巴甜风波再起 天然甜味剂未来可期
- (2023-07-06)机械、电力电气设备、公用事业:硅料触底 电池反弹 产业链旺季价格信号明确
- (2023-07-06)新股研究周报:芯动联科完成上市 关注重点公司表现-每日视点
- (2023-07-06)即时:2023年中国元宇宙营销市场研究报告
- (2023-07-06)银河证券每日晨报_即时
- (2023-07-06)微观流动性跟踪:公募新发低位 北向两融净流出|全球热点
最近更新
- (2023-07-06)高盛被指“掀桌子”,百页报告看空数只银行股,是否夸大其词? A+H两地如何反应?|全球看点
- (2023-07-06)非留不可的球星:欧文与格林,心情和考量的巨大差异-世界消息
- (2023-07-06)田树_关于田树介绍
- (2023-07-06)可孚医疗:7月5日融资买入277.52万元,融资融券余额5741.95万元|全球快播
- (2023-07-06)北交所早盘收评:盘面回调走低,机器人震荡走强、巨能股份涨逾8%|视点
- (2023-07-06)除皱针要花多少钱?
- (2023-07-06)北京第四个40+℃!破纪录高温如何测得?记者现场探秘→
- (2023-07-06)世界观速讯丨昌红科技接待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
- (2023-07-06)天天快报!哈尔滨至越南芽庄航线复航
- (2023-07-06)大名单公布!中国女足即将开启2023世界杯之旅_每日播报
- (2023-07-06)焦点信息:高顿教育:FRM是什么证书?就业前景和薪资如何
- (2023-07-06)每日观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
- (2023-07-06)新兴经济体近期会否迎来降息潮? 天天热议
- (2023-07-06)别只盯着央行加息预期,市场忽视了即将到来的债务危险
- (2023-07-06)牛弹琴:法国终于传来好消息,这三大绝招还真不一般 世界消息
- (2023-07-06)这家美国药企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陈吉宁会见公司CEO,龚正见证签约
- (2023-07-06)记者:寻诺伊尔接班人,拜仁关注D-科斯塔和马马达什维利
- (2023-07-06)环球快消息!欧克科技(001223):7月5日北向资金减持6.23万股
- (2023-07-06)期货概念板块7月5日跌0.09%,湘油泵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5871.89万元|全球今亮点
- (2023-07-06)方华富:原油70.50短多获利,关注72.70阻力! 今日快看
- (2023-07-05)金星7日将以长庚星姿态迎来今年最亮时刻 快看
- (2023-07-05)*ST商城: 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预重整进展情况暨风险提示的公告(三)
- (2023-07-05)当前看点!舜宇精工:收到北交所问询函
- (2023-07-05)邮政和ems的区别_邮政跟EMS的区别
- (2023-07-05)天元通信提交上市辅导材料,辅导机构为中原证券-世界快资讯
- (2023-07-05)三维钢构(832621):拟10派0.7元,共派现361万元
- (2023-07-05)裕峰环境(872014):拟10派1.54元,共派现608.61万元
- (2023-07-05)联迪信息(839790):拟10派1元,共派现789.67万元
- (2023-07-05)知音文化(831767):拟10派1.8元,共派现1560.24万元
- (2023-07-05)热推荐:小浣熊百将传吴用智取生辰纲怎么过关(吴用智取生辰纲通关攻略)